篮球人才培养迎来新思路:告别单一化,追求全面性

  • 时间:2025年08月20日 22:11|
  • 来源:野马直播网

  中国男篮以89-90的微弱差距在亚洲杯决赛中惜败于澳大利亚,最终斩获亚军。这一结果引发了对国内篮球培养体系的新一轮关注。焦点之一落在了年轻球员王俊杰身上,他的成长路径促使行业专家呼吁改变基层篮球的训练理念。

  媒体观察者赵环宇在与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的交流中指出,培养更多王俊杰式的球员需要基层篮球减少急功近利,转向更多元的发展策略。赵环宇拥有职业女篮俱乐部的管理经验,长期深入青训系统调研,他发现许多教练虽有扎实训练意愿,却常因现实因素妥协。在学业与训练时间紧张的双重压力下,注重基本功的长期投入往往被认为见效缓慢,不利于在校园赛事中快速取得成果。

  现实驱动下,一些教练倾向于采用短视方法:例如,优先培养身高出众的球员而忽略小个子球员的潜力;过早固定球员位置,限制其技术全面发展;或过度依赖全场紧逼战术,利用青少年基础薄弱的特点取胜。赵环宇强调,这类方式虽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成绩,却阻碍了球员未来的成长空间,尤其不利于他们晋升更高竞技平台。

  行业内部普遍将海亮中学视为成功案例,该校通过王俊杰展示了全面培养的价值。作为一名身高2.06米的前锋,王俊杰并未局限于传统内线角色,而是展现出卓越的运球、持球推进和变向投篮能力,使其在场上难以防守。据教练郑博文回忆,团队训练强调每个球员掌握全面的运球、传球和投篮基础,无论身高位置。小个子后卫学习内线技术,大个子如王俊杰则精进外线技能,确保所有学员离校时具备规整的基本功。

  这种全面性培养不仅提升了球员的适应性,也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注入了多样性潜力。背景上,国际篮球趋势正日益重视位置模糊化和技术全能化,海亮的做法恰与这一潮流契合。值得一提的是,王俊杰的案例还突显了耐心培养的重要性——与其追逐 immediate 成绩,不如投资于球员的长期发展,这在全球体育教育中已是共识。

上一条:欧锦赛群星云集,瓦兰丘纳斯警示:黑马或将搅局,每队皆非等闲
下一条:返回列表

NBA新闻